现实骨感!无人机行业正进入漫长的烧钱周期

时间: 2023-12-25 04:22:51 |   作者: 光学镜片|安博官网地址


  • 产品介绍

  行业无人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尚未打牢基础,虽然前景看好,但在商业经济价值爆发前,企业和资本都需经过时间的历练。

  如果说无人机上半场的厮杀聚焦在消费级,那么下半场的角逐大概要在行业级无人机领域见分晓。

  研发、创业、受挫、转型。现一飞智控销售经理张磊的职业发展路径几乎是中国无人机行业从爆发、遇冷再到转型的缩影。

  最初,技术出身的张磊在主打消费级无人机的零度智控从事研发工作。2013年,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张磊转而开始自己创业。

  一段时间后,接不到项目也拿不到融资,三四个人的创业团队被迫解散,张磊重新进入企业从事研发工作。2016年10月,发现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广阔前景,张磊加入专注于植保、巡检等领域智能飞控平台的一飞智控,成为销售经理。

  在消费级无人机遭遇天花板、大疆行业龙头地位尽显的情况下,连续两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资本正从跟风式的概念投资转向价值导向的理性投资。商业经济价值更高的行业级无人机被进退维谷的创业者们选中,承担起造就下一个“大疆”的厚望。

  然而,场景适应能力、售后保障、航时等等问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级无人机的发展。业内人士分析,行业无人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尚未打牢基础,虽然前景看好,但在商业经济价值爆发前,企业和资本都需经过时间的历练。

  无人机走入公众视野,来自于《爸爸去哪儿》等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亮相,2015年2月,歌手汪峰在章子怡的生日派对上用一架无人机送求婚钻戒的新闻更是吸引了寻常百姓的眼球。

  从2015年起,随着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技术越发成熟,其价格也“亲民”许多,3000元左右,即可买到一款高清航拍无人机,最高可飞到500米的高空。

  也是这一年,深圳大疆无人机崛起带动了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爆发,一时间,入局者众,资本疯狂涌入。“只要在 BP 上写上‘无人机’,无论懂不懂技术、有没有团队,几乎都能拿到天使轮。”一位不愿表明身份的业内人士这样描述那场投资热潮。

  按应用领域划分,民用无人机包含消费级和行业级两大类。其中,行业级(也称为工业级或商用级)可应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石油管道巡检、物流快递、医疗救护等诸多场景,而消费级无人机目前最多的应用场景是大家较为熟悉的航拍、娱乐。

  “从2014年开始吧,我觉得行业跑得有点太快了。”从研发到创业再到销售,几乎把整个无人机链条跑遍了的张磊对行业的嗅觉比市场反应更快。

  这股无人机风潮更体现在技术源头的学校,出身北航的星瀚资本运营总监张昊回了一趟母校,发现学弟学妹们的创业比赛上,“恨不得有一半在做无人机。”

  张磊离开零度智控开始创业的时候,搭建了一个三四个人的班子,相当于大公司出去作业的一个团队。“出去做了差不多半年吧,发现这个事儿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会儿根本不懂什么融资。”而当时像张磊一样的创业者,绝不是少数派。

  “新三板无人机第一股”易瓦特的创始人赵国成用“疯狂”来形容2015年的无人机市场。

  资本进入无人机市场的脚步也逐渐加快,据《民用无人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进入无人机制造商和无人机应用开发商的风险投资超过2014年两倍以上。

  大疆在这一年完成了7500万美元的 B 轮融资,估值高达80到100亿美元。有新闻媒体报道,在对市场体察最快的深圳,除了大疆还有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某无人机协会市场调研人员李达(化名)对新京报记者笑称,“在深圳,一两百米内就能找齐生产无人机所有零配件的工厂。”

  变化出现在2016年年底。大量低成本同质化无人机的不断进入让市场之间的竞争更加焦灼,较长的市场回报周期让资本的热情也逐渐退散。

  天花板的提早到来以及大疆的绝对龙头地位,让消费级无人机泡沫破裂,没有核心技术和资本加持的初创企业黯然退场。

  “市面上十台无人机至少九台都是大疆的,另外的品牌的无人机根本买不到。”在张磊看来,初创企业在消费级这条赛道上根本无力竞争。

  一度还是行业佼佼者如零度智控,于2016年底卷入裁员风波。几个零度的老员工回忆,公司从风生水起到裁员,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当时,在无人机领域深耕多年同时也是零度消费级无人机经销商的张磊说,零度此后“退居二线”,转而深耕核心算法。

  同样是消费级浪潮中的明星企业,亿航在一个多月前被人在朋友圈中晒出一张被追债的照片:其办公楼前的横幅上写着“广州亿航欠贷款19个月未还。”

  “策略激进,不断发布新产品”、“没有核心技术”、“没能及时转型”,多名业内人士这样总结亿航的危机。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2016年下半年以来,多起“黑飞”威胁航空安全事件带来的行业监督管理风波给消费级无人机蒙上更深一层阴影。

  针对无人机“黑飞”带来的不利影响,监管政策开始收紧——民航局飞标司先后发布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适航司发布了《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等。

  2016年,大疆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出现小幅下滑。即便是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大疆,也对市场有了新的思考,决定迈向行业无人机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

  其实,大疆早已开始了行业级无人机的布局。“南方电网巡线的机器,大疆就算没有占80%,60%也肯定是有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到今天,深圳的无人机公司数在50家左右,其中做消费级的可能还剩下十几家。”李达告诉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看了不少无人机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BP,但“始终没关注消费级的动态”。这能算得上是投资机构目前大趋势的缩影。市场增速放缓、小公司竞争力不足,现阶段,赵豪更看好无人机在行业级的发展。

  “投资大潮过后,(无人机)企业的竞争将是技术实力、产业链管理、资金量之间的较量。”赵国成预计,2018年将有更多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倒闭或选择转型。

  “原因主要是消费需求暂时增长乏力,消费级无人机的产品体验和消费的人的预期也存在差距。”在星瀚资本的张昊看来,消费级无人机并未切中真正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行业级无人机的爆发可能比消费级来得更快。

  事实上,行业级赛道早有选手入局,易瓦特无人机在2010年就瞄准了行业级。

  “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不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正在处于蓝海时代。”在易瓦特创始人赵国成看来,无人机行业在各细致划分领域的深入应用,具有更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和市场规模。工业级市场由于主要侧重飞机的技术性能和行业应用,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与行业客户进行反复的沟通和不断地改进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客户粘性和壁垒。

  而消费级无人机的峥嵘,也为行业级无人机做了技术储备。根据中国知识产权网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全国无人机专利数量在短短三年内增加明显,无人机行业五大关键技术——机体结构设计技术、机体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技术和无线图像回传技术——均有所突破。

  而行业级无人机是否找到了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商业场景?行业级无人机究竟可以做什么?

  “除了生孩子,你能想到的一切行业,无人机都能结合。”进一步探索这个行业之后,你会发现李达这句话并非玩笑。

  除了最近已经逐渐为人所知的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3D 测绘、安防、医疗甚至治霾、禁毒等领域,都已然浮现了无人机的身影。

  “印象比较深的是前段时间某公安局的一次无人机演习。”李达说,演习中,8架无人机组成的机组通过空中抛洒车阻钉拦截驾车逃窜的嫌疑人,并实时传回高清图像及定位。在嫌疑人弃车逃往人群密集处后,无人机组又拉载了阻拦网,并通过发射爆震弹使嫌疑人暂时丧失反应能力。“即使只是演习,也能清楚看到无人机在安防领域的广阔前景。”李达感慨。

  而在消防领域,无人机目前的主要用途是观测。“通过红外摄像头在浓烟中找到起火点、投掷灭火弹控制火情。”李达介绍说,这对于森林火灾以及目前基本上没有有效解决方案的高层起火意义重大。

  农业方面,近日,农业部、财政部和民航局发布通知,宣布2017年选择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业内期待多年的植保无人机将在喷洒农药、播种、施肥等方面也将有更大空间。

  向行业级转型,几乎是整个圈子达成的共识。在这片逐渐火热的蓝海之中,众多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要有服务于无人机行业的核心技术。”在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看来,加入人工智能终端,比如在巡航过程中自主判断隐患,对于整个无人机的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新三板无人机企业观典防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国内唯一的无人机禁毒飞行服务提供商,观典防务建立了系统的无人机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无人机为载体的航测、判读、地面核查为一体的整体服务方案。

  除了核心技术,能否和服务领域深度耦合也被认为是行业无人机的取胜关键。星瀚资本首席技术官张昊认为:“产业链在上游的可扩展性更高。”未来成功的民用无人机公司需要出示端到端的,从硬件、软件和云基础设施(存储和分析)到客户定制的整体解决方案。

  能够快速铺开本地化售后服务,这可能是未来行业无人机的最大壁垒。在一飞智控从事销售工作的张磊深知,行业级无人机的售后是分地域的。

  “航拍无人机坏了我可以寄回总部修理,等半个多月也没问题,但如果是植保无人机,病虫害的周期就只有10天,寄回总部修理就要15天。这一段时间我等不起。”快速响应能力对行业无人机至关重要。

  基于本地化售后难以在全国快速展开,张磊认为,短期内行业级无人机不会像消费级一样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无人机行业向行业级的转型看似如火如荼,但尚未像2015年消费级一样呈现指数级增长,整体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阶段。

  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在加入一飞智控以前,张磊算了一笔账: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每亩成本是4元,收益20元,一人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喷洒300到500亩地。“这样算下来,利润非常丰厚。”

  但让张磊没想到的是,国内土地不连片的国情、飞手的操作水平以及避障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让植保无人机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避障对于主流无人机的飞行至关重要,但现有的解决方案仍处于原型阶段。为了确认和保证公共安全,需要改进传感器、传感算法和无人机设计。30分钟左右的续航能力,也成为行业级无人机在近期难以妥善解决的困境。

  对市场观察了两年后,李达同样认为,工业级场景适应能力不够,“大行业还未完全开启”,行业无人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尚未夯实地基。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阿里、京东甚至聚美优品也在悄悄布局的物流无人机,上述行业人士俱表示不好看。除人群密集区不适合无人机飞行这一原因外,即便是在山区等特殊场景,业内人士的看法也不乐观:“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人机更适合轻量级运载”

  行业级无人机到底是不是个值得投入的好生意?红杉资本创始人Michael Moritz的答案是:“无人机是未来大势所趋,几十年后,无人机会像火车、汽车一样普遍。”只是,不知道有几家企业能够挺过漫长的烧钱周期,也不知道有多少个 VC 愿意等到它赚钱的那一天。



上一篇:遵义职院在第十八届“复兴杯”全国青年工作技术大赛决赛获佳绩 下一篇:无人机驾驶员真的轻松就能赚到钱吗 事实可并非是这样的喔